一、个人简介
现任三亿体育副经理、肿瘤学系主任,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山东省医学影像与放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。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荣誉会长,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放射肿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,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席,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等。
二、研究方向
研究方向包括:多模态影像引导自适应放疗、肿瘤多组学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、肿瘤放射生物效应研究、智慧放疗与新技术探索(5G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AI+放疗)。
三、团队成员

四、项目研究成果、获奖及荣誉
依托山东省医学影像与放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,联合工程学、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团队攻关。课题组已培养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研究生130余名。四、承担包括国自然重点项目、国自然联合基金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20项。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 JCO、Nat Commun、Mol Cance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JCR1 区 40 余篇;主编专著 7 部;主持制定指南 8 部。获授权美国专利 2 项、中国发明专利 24 项;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项(第1、2、3位各一项)、为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级1项、为首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。研究成果修改了多个国家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,多次应邀在欧美等国际学术大会上作主题报告。担任《国际肿瘤学杂志》主编、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副主编、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》和《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》等编委。主编出版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、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。
建立食管鳞癌( ESCC)8基因预测模型,提出基于分层的局部晚期ESCC精准放疗范围和剂量优化模式,并牵头III 期多中心临床验证研究,发现累及野精准放疗的5 年生存率近 47%(传统大野照射仅 27%);建立老年 ESCC 患者精准放疗联合单药化疗治疗策略,无进展生存由 13.9个月提高到 25.7个月。上述研究修改中国食管癌放疗指南。在 ESCC新辅助治疗方面,创造性提出免疫联合放疗的模式,pCR率47.7%,MPR率68.4%,三级以上毒副反应仅4.6%,初步证明该方法在不降低疗效的基础下显著降低损伤。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,提出立体定向放疗最佳生物等效剂量,3年生存率由 50.0%提高到 87.9%;在局部晚期NSCLC方面,首创等毒性个体化剂量提升模式,5 年生存率由传统的 16.7%提高至 37.8%,且未增加放射损伤;针对晚期NSCLC,首次提出寡器官转移的概念,并在三期临床试验中证明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寡器官转移患者,联合胸部精准放疗延长了6.5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以及8.2个月的总生存期,相关研究发表在临床顶刊JCO;率先将精准放疗中的同步推量技术应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,中位无进展生存从 17.5个月提高到 34.9个月;建立适合国人的多因素放射损伤预测模型,确定 rV55 为放射性食管炎最佳预测参数,预测精度提高40%,显著降低放射损伤。
五、联系方式(用于网页展示 自愿)
17653115505